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从2003年开始,东北人黄庆军
花了16年的时间,
为102户中国家庭拍摄一种特殊的“全家福”。
每户人家都被要求
将一家一当全部搬到家门口的空地上,
这些人中,有电影导演、活佛、网红、
更多的还是普通人:
安徽企业家,光把物品摆在一起就花了13个小时,
三亚的50岁单身汉,所有家当加一起不到2000块,
拉萨的活佛,只在网上买酥油灯……
对每一个小家来讲,这可能只是一张全家福,
但放在一起,却能看出中国16年来的巨变。
《家当》系列摄影作品,
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,
却被BBC、纽约时报,英国卫报
等很多国外的媒体报道,
还被牛津大学教材、美国国家地理收录。
2012年,BBC的报道仅仅发布三天,
阅读量就超过了100万。
摄影大师罗伯特·弗兰克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誉:
2007年的秋天,黄庆军在满洲里阿尔山旅行,他开车在草原上,车窗外黄土飞扬,几公里都看不到一个人。这时候,突然出现了几个蒙古包。
他停车,找到了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妻,请他们和家里的两只狗、风力发电机、以及全部家当一起,站在自家的蒙古包前,黄庆军准备好脚架、相机,从正面为他们拍下了一张全家福。
作为游牧民族,夫妻俩只在这里住半年,这张照片也成了他们此情此景下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。
这张照片最终成为黄庆军《家当》系列作品中,传播最广、影响最大,同时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。它被选入了美国国家地理(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)、牛津大学教材(Oxford university teaching book),就连BBC学英语中也引用了这张照片和它背后的故事。外国人正在通过这张照片,了解真正的中国。
《家当》系列中,花了13个小时拍摄的企业家、在南浔古镇生活的大叔、已经去世的绍兴老两口……这些身边的普通人,每个都令人难忘。
浙江绍兴 2007
导演张元是拍摄中比较特别的一个人。他的工作室在北京东直门的春秀路,面积很大。拍摄当天他才知道要把这么多东西搬到小区,觉得既拥挤又麻烦。张元的工作室里,最多的就是电影拷贝,所以摆在了最明显的位置,这是在其他人家里很难看到的。所有家当摆好之后,突然来了2个快递,张元直接将它们放进了拍摄画面里。黄庆军说:“最后我问他,你觉得哪件最重要,张元却说,什么都不重要。”
黄庆军在海南三亚的槟榔谷,碰到一个叫谭其珍的人。他的家空空荡荡,床是用两根棍子、一块木板搭成的,所有家当加起来都不足2000块。
单身汉谭其珍 海南 2011
谭其珍50多岁,单身,喜欢抽烟和喝酒,他并没有过上普通人认为的富足生活,但精神状态还不错。
照片是在他的房子前面拍摄的,当时唯一一件没有挪动的家当,是他供奉的一尊观音。这张照片带给黄庆军特别大的触动:“我是觉得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,可能都需要有一个精神上的信仰,人生才算真正的富足。”
北京 第一次网购时间:2009年
“网购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快销品,有些能用一辈子”
对一个人来说,到底哪件家当最重要?这个问题黄庆军问了许多人。上海的一对80后夫妻,男生认为电脑主机最重要,女生认为床最重要。但更多的人还是觉得房子最重要,这是当下这个时代才有的一种现象。
吉林 2003
2003年,黄庆军为《家当》系列拍下了第一张照片。在吉林省的小沙河村,他找到了当地一户卖人参的人家。家里有些东西不能拆,有些不能搬,如何把这些家当摆在一起,是一个难点。
黄庆军想,人参是这家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,牛车是为卖人参准备的,所以就将两样东西都放到了画面里。他觉得,照片虽然只拍摄了某个瞬间,却是一个家庭、一个人的生活切面。
第一次拍摄安永庆 北京 2011
有一张照片拍的是黄庆军的朋友安永庆。8年前,他在北京前门的胡同里租房住,一个月的租金才300块,今年黄庆军回访了他。
第二次拍摄安永庆 福建 2019
因为交了女朋友,他的居住地换到了福建的一个偏远山区,亲手修复了荒宅,过上了养鱼、种菜的逍遥生活。十几年前的家当中,只有一架照相机还带在身边。“他的状态更坦然了,8年的境遇好像都在这2张照片里,包括他选择了怎样的伴侣、怎样的生活方式。”
耗费16年,为102户中国家庭拍摄家当
《家当》系列的拍摄耗费16年,一共记录了102户中国家庭。除了一些网红、活佛、电影导演、文物保护者,更多的是普通人。
黄庆军出生在黑龙江大庆,没上过大学,技工学校毕业。干了差不多10年的电工,摄影完全是自学。
80年代黑白照片正热,为了支持他拍照,母亲花了1700块给他买了一台照相机,成了他家里最贵的一件家当,当时的黑白电视机才500块。
《街头卖艺的女孩》 大庆 1990
很多照片都是他抽出工作的空档,业余时间出门去拍摄的。只要有合适的拍摄对象,黄庆军就会随时出发,究竟拍了多少底片,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。
2019年,黄庆军将《家当》系列作品撰写成书:“家当,就是你家里拥有的每一件东西,他们都是你挑选、因为喜欢才买回家的。把原本放在不同地方的物品集中放在同一个空间,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户人家的状态。时间足够长的话,就能从一户户普通的家庭中,看出中国的巨变。”
我们是互联网的获益者还是受害者?
最开始拍《家当》系列的时候,黄庆军强制将房子设置为每个家庭的拍摄背景,因为他觉得,人和房子是没办法分割的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个“拍摄背景”的变化,有时甚至比每一样家当更让人震惊。
大庆 2007
抽油机是大庆的特色景观,黄庆军特意在大庆找到了一户人家进行拍摄,房子的后面就有一台抽油机在作业。12年过去了,黄庆军再去这里拜访的时候发现,土坯房变成了砖房,家具都换新了,只有抽油机依然还在。
广州 2016
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发展阶段,在黄庆军的作品里也有体现。“十几年来,城市里的一套房可能翻涨了7、8倍,但农村人辛辛苦苦种地一辈子,也未必追赶的上,有些事并不是靠自己努力就能获得的。”
北京 2019
《家当》系列之后,又衍生出了《网购家当》系列。这个系列的创作就不仅仅局限在人和房子的关系,而是把地域的特点作为大的背景。2015年,黄庆军沿着“集安—漠河—乌兰浩特—喀什—拉萨—丽江—柳州—杭州—北京”,一共拍摄了13个有着网购习惯的中国家庭。先选择地域再选择被互联网改变的有趣的人,黄庆军想看看,在不那么发达的地区,网购如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。
漠河 第一次网购:2009年
漠河是他去过最北面的地方,黄庆军在那里找到了当时28岁的小北。小北的家在北极村的边境线附近,当时是冬天,河面结冰,小北用一辆面包车把网购的全部家当拉到了户外,钢丝网就是边境线,对面就是俄罗斯。边境战士看到后对他们大喊,黄庆军主动把拍摄的照片给战士们看,“看了照片之后战士就明白了,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,也是吸引大家想尝试的原因之一。”
西藏 第一次网购:2014年
互联网下的每个人,究竟是获利者,还是受害者?这很矛盾。拉萨的一个活佛,他只在网上买酥油灯,节约寺庙的支出成本。让黄庆军感到惊讶的是,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寺庙中。
拉萨 第一次网购:2005年
“网购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自我”
贾昱昊和吕雪峰,辞掉企业工程师的高薪工作,跑到拉萨去开客栈。贾昱昊9年网购,共花费50多万,而吕雪峰在10年里网购高达86万。两人觉得,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很多东西,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更多喜欢的事情。
黄庆军最近还尝试了《90后家当》系列,拍摄大部分在北京完成,其中有演员、有模特、有售货员,还有音乐人、创业者。70后、80后和90后,是完全不同的三代人。90后的优越性更大一点,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会享受到父母的帮助,借到互联网的东风。黄庆军把这些特点囊括在了这个系列的作品中。
家电销售员 1991年出生
音乐人 1990年出生
因为更享受当下的生活,90后大多租房住,有很多更自我、更个性的东西。深圳的一个女孩,户外物品、3D眼镜非常多。北京的音乐人李凡,养了一只狗,家里摆满了影像资料、碟片。
公益人 1990年出生
黄庆军早期的摄影作品中,人是一定要进到画面里的,只要不闭眼睛,面无表情也可以。“人就像家当一样,融为一体就挺好的。”后来黄庆军觉得,人对这些家当是有情绪的,一旦拥有了喜欢的东西,整个人就会变得不一样,于是就鼓励拍摄对象放开表情,做自己就好。
漫画家 1992年出生
在清华大学附近租房住的一个漫画家,叫伟大的安妮,2015年拍摄她的时候,还不是很出名。她租房创业,东西很少,大部分空间留给了一起工作的同事,所有东西摆在一个书架上就够了。“拍照的时候,她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。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她最重要的家当。”
“谢谢你,给我们一个观看中国的窗口”
2012年3月,两个人第一次在纽约的曼哈顿见面,罗伯特·弗兰克看了他的作品之后,在送给黄庆军的《美国人》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:谢谢你,提供给我们一个观看中国的窗。
黄庆军摄
摄影大师罗伯特·弗兰克送黄庆军《美国人》
并提笔写下这句话送给他
后来黄庆军的作品被英国BBC的一名记者偶然看到,对方专门到中国采访了他。2012年9月报道发布之后,仅仅三天文章阅读量就破了100万。荷兰的一个年轻人看到了BBC的报道后,专门来中国旅行了半年,甚至因为内蒙古夫妇的那张照片,专程到内蒙古去了一趟,当时他还在读高中。今年年初,黄庆军收到了他的一封信,说自己已经大学毕业了,希望可以买到黄庆军在内蒙古拍摄的这张照片,挂在自己的房间里。
和保罗·史密斯第一次见面合影
伦敦,2013
不久之后,纽约时报、英国卫报等诸多国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。就连英国著名的时尚品牌创始人保罗·史密斯,也请秘书联系到他,珍藏了一幅黄庆军的《家当》作品。“虽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,但这张照片真的影响了很多人,更让全世界能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。”国内著名评论家王春辰老师,评价黄庆军的《家当》系列作品为“社会的骨相”。黄庆军觉得:中国这个大家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,就像人的骨肉一样,家当是骨架,而你赋予每件家当的感情就是血肉。
对于黄庆军本人来说,16年来拍摄的照片,就是他最重要的家当。“很多人在接受我的拍摄请求后,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的东西,其中大部分已经被他们遗忘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很多东西,但其实并不是必需品。若干年之后,你再回首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,就能了解到当年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。”
来源:一条(ID:yitiaotv)。每天一条原创视频,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,每天精选人间美物,每天来和我们一起过美好的生活。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